三多九如收藏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楼主: 桃花雨

[原创]玩炉感悟系列(陆续添加中~)

[复制链接]

13

主题

1834

帖子

1931

奖励积分

银牌会员

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5110
注册时间
2005-7-2
性别
保密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12-19 16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炉底有六字铸款,炉款工整秀美,铸工精细准确。
10.jpg
11.jpg

13

主题

1834

帖子

1931

奖励积分

银牌会员

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5110
注册时间
2005-7-2
性别
保密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12-20 09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三尊炉双耳突兀挺拔,耳孔呈半圆形;和前两炉比,这炉颈部更为修长,炉腹更加收拢平缓;三个乳足比前二炉明显增高,且足根部更为收缩;炉底的六字铸款,整齐划一,方正平实。整个炉形呈现一种端庄稳重的风格,但刻板拘谨有余而清丽优雅不足。从此炉不难看出清中期由于社会长期安定、人民生活安稳不变而形成的那种僵化拘束的精神面貌。
4.jpg
5.jpg

13

主题

1834

帖子

1931

奖励积分

银牌会员

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5110
注册时间
2005-7-2
性别
保密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12-20 09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炉入手沉峻雅拙,内膛深邃空泛,款识整齐划一,形状端正平实,颇有点象迂腐刻板的老先生,日复一日地讲授着晦涩的四书五经,沉闷、冗长……
6.jpg
7.jpg

13

主题

1834

帖子

1931

奖励积分

银牌会员

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5110
注册时间
2005-7-2
性别
保密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12-20 09:28 | 显示全部楼层
炉底的六字铸款,整齐划一,方正平实。
8.jpg
9.jpg

13

主题

1834

帖子

1931

奖励积分

银牌会员

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5110
注册时间
2005-7-2
性别
保密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12-26 16:29 | 显示全部楼层

玩炉感悟之十:说 龙 道 狮 品 铜 炉

说 龙 道 狮 品 铜 炉
午坐焚香常寂寂,晨兴署字亦寥寥。
时平更喜戈船静,闲看城边带雨潮。
……
       在如今纷繁嘈杂的现代生活中,能拥有片刻的闲情,守着一个安静的角落,静静品读玩味自己珍藏的古铜炉,是一件难得的“奢侈”事,而正是有了这种“奢侈”,让我疲惫的身心在与古铜炉的交流中慢慢放松,浮躁的心境渐渐沉静,仿佛与挚友对坐清谈,轻松闲雅;犹如经历心灵沐浴,清新忘忧……
       这是一尊狮首彝炉,又称狮耳簋式炉,仿自宋代哥窑的款式,相传宣德皇帝以狮首彝炉御赐给兵部尚书和大都督等重要军职人员。民间俗称此炉式为狮头炉,古人常将其作为镇宅之宝,置于门厅或神佛座前日常供奉,用以辟邪纳祥。我收藏的这尊炉:平口微撇,长颈鼓腹,腹向下斜展,腹下部向内聚收,圈足平底;口沿和足沿各有一道弦纹,炉身两侧各塑一狮头。该炉铜质细密光洁,色泽金黄纯净,手感沉稳凝重,炉形张弛有度,比例协调,稳重端庄。狮耳雕工传神,气韵生动,具有一股雄强威猛、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。炉底是一罕见的圆形炉款,款正中有一条精雕细琢的浮雕祥龙。祥龙曲颈怒目,张牙舞爪地在朵朵如意云间肆意穿行,若隐若现,诙奇谲怪,玄奥莫测,给这尊炉增添了一种卓然不凡的神秘气息。
       龙是中国古人虚构的神物,聚十兽精华于一身。在封建时代里,龙的神秘性和权威被绝对化,成为皇权的象征,体现了皇家的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。上下数千年,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,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,龙文化也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,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。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,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、一种意绪、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! “龙的子孙”、“龙的传人”这些称谓,常令我们热血沸腾、心潮澎湃、骄傲自豪……
       狮子乃百兽之王,威猛而不残暴,克制而不乏温情。在佛教中狮子是智慧的化身,是赋予了神力的灵兽。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初的狮子完全是舶来品,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而传入的。经过长期的融合和改造,华夏化的狮子形象,形成了其威而不怒、雍容华贵的独特面貌,具有驱邪镇祟、保佑安宁的功能。狮子形象之所以在华夏大地上大放异彩,完全是由于渗透了中国文化血液的缘故;而威而不怒的东方醒狮,更是中华民族觉醒和强盛的象征。
       这尊彝炉汇集了曾是皇权象征的中国龙和权势威严象征的狮子,这两个在中国文化中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形象,一个土生土长,一个源自异域,却又如此和谐地组合在一起,契合了中国“和而不同”的传统文化理念。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,中华民族具有博大广阔、兼容并蓄的胸襟和宽容共享、融会创新的智慧,“和而不同”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而不失自我,得以开放而不断升华的秘诀,中华文明才得以绵延起伏、生生不息五千多年,成为横亘世界人类历史而没有中断的唯一文明!
      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”,收藏的意义,不光是简单的物质拥有和浅显的感官欣赏,更多地是从藏品中品味和感触古人的情怀,揣摩和学习前人的智慧,从而传承和弘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。在如今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,多元文化汇集交融,如何兼容并蓄,真正做到融古通今、学贯中西?如何正本清源,真正达到“和而不同”的修养境界?或许在与藏品的交流中能找到答案……这种交流与探索,也许正是收藏的魅力与乐趣所在吧。

13

主题

1834

帖子

1931

奖励积分

银牌会员

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5110
注册时间
2005-7-2
性别
保密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12-26 16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收藏的这尊炉:平口微撇,长颈鼓腹,腹向下斜展,腹下部向内聚收,圈足平底;口沿和足沿各有一道弦纹,炉身两侧各塑一狮头。该炉铜质细密光洁,色泽金黄纯净,手感沉稳凝重,炉形张弛有度,比例协调,稳重端庄。狮耳雕工传神,气韵生动,具有一股雄强威猛、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。炉底是一罕见的圆形炉款,款正中有一条精雕细琢的浮雕祥龙。祥龙曲颈怒目,张牙舞爪地在朵朵如意云间肆意穿行,若隐若现,诙奇谲怪,玄奥莫测,给这尊炉增添了一种卓然不凡的神秘气息。
PB305786a.jpg
PB305790b.jpg

13

主题

1834

帖子

1931

奖励积分

银牌会员

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5110
注册时间
2005-7-2
性别
保密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12-26 16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狮子乃百兽之王,威猛而不残暴,克制而不乏温情。在佛教中狮子是智慧的化身,是赋予了神力的灵兽。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初的狮子完全是舶来品,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而传入的。经过长期的融合和改造,华夏化的狮子形象,形成了其威而不怒、雍容华贵的独特面貌,具有驱邪镇祟、保佑安宁的功能。狮子形象之所以在华夏大地上大放异彩,完全是由于渗透了中国文化血液的缘故;而威而不怒的东方醒狮,更是中华民族觉醒和强盛的象征。
PB305793a.jpg
PB305797ff.jpg

13

主题

1834

帖子

1931

奖励积分

银牌会员

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5110
注册时间
2005-7-2
性别
保密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12-26 16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龙是中国古人虚构的神物,聚十兽精华于一身。在封建时代里,龙的神秘性和权威被绝对化,成为皇权的象征,体现了皇家的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。上下数千年,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,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,龙文化也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,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。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,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、一种意绪、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! “龙的子孙”、“龙的传人”这些称谓,常令我们热血沸腾、心潮澎湃、骄傲自豪……
PB305800b.jpg
PC025923abc.jpg

13

主题

1834

帖子

1931

奖励积分

银牌会员

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5110
注册时间
2005-7-2
性别
保密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12-26 16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尊彝炉汇集了曾是皇权象征的中国龙和权势威严象征的狮子,这两个在中国文化中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形象,一个土生土长,一个源自异域,却又如此和谐地组合在一起,契合了中国“和而不同”的传统文化理念。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,中华民族具有博大广阔、兼容并蓄的胸襟和宽容共享、融会创新的智慧,“和而不同”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而不失自我,得以开放而不断升华的秘诀,中华文明才得以绵延起伏、生生不息五千多年,成为横亘世界人类历史而没有中断的唯一文明!
PC056019.JPG

13

主题

1834

帖子

1931

奖励积分

银牌会员

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5110
注册时间
2005-7-2
性别
保密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12-26 16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”,收藏的意义,不光是简单的物质拥有和浅显的感官欣赏,更多地是从藏品中品味和感触古人的情怀,揣摩和学习前人的智慧,从而传承和弘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。在如今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,多元文化汇集交融,如何兼容并蓄,真正做到融古通今、学贯中西?如何正本清源,真正达到“和而不同”的修养境界?或许在与藏品的交流中能找到答案……这种交流与探索,也许正是收藏的魅力与乐趣所在吧。
PC056021.JPG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三多九如收藏网 ( 浙ICP备07032836号 )

GMT+8, 2025-5-7 07:28 , Processed in 0.081066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