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多九如收藏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楼主: LYP

器说2012 永不消失的光泽

  [复制链接]

1220

主题

1万

帖子

12万

奖励积分

店铺正在装修中

Rank: 10

积分
433009
注册时间
2011-8-11
性别
发表于 2013-1-11 18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
曾经见过好几个 “MK” 款带鸟顶的 rosewater sprinklers。这是其中一个:



MK rosewater sprinkler 1.JPG

点评

LYP
从器型及鸟纽看,东南亚特点明显。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-1-12 09:55
飞天 ~ 无尽意轩 。。33 号店
微信号     feitianmm
支付宝     jeanneleung

33

主题

4780

帖子

2万

奖励积分

超级版主

弆韵斋·召苏

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

积分
90140

三多九如专家贵宾

注册时间
2011-6-7
性别
保密
发表于 2013-1-11 22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apsaras 发表于 2013-1-11 18:44
曾经见过好几个 “MK” 款带鸟顶的 rosewater sprinklers。这是其中一个:

图片大全姐~
微信:suoluomi8888  闲鱼:古老的蜜

33

主题

4780

帖子

2万

奖励积分

超级版主

弆韵斋·召苏

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

积分
90140

三多九如专家贵宾

注册时间
2011-6-7
性别
保密
发表于 2013-1-11 23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apsaras 发表于 2013-1-11 18:41
谢谢刘老师上底款图。确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杯子。原来是  “MK”  款。手上仅有的参考书都没有具体提到这银 ...

嗯,MK的东西总体偏早,器型怪异,比如带小托盘的Mug,带盖子的高脚茶杯和一些明显南亚器…… 还见过几个“MK 广生 88”款的东西,有些稍微正常些……

刻的字不是英文,可能是某种南亚-东南亚语言,也不是西洋人的刻字法或中国人的錾刻法,可能就是南亚当地人为使用者所“刻”的。叫针錾么,反正感觉就是一手抄个榔头,一手拿个锥子,然后铛铛铛……应该算是一种比较讨巧的办法,虽然感官效果一般,但比中式的錾和有屑刻都容易,也不用准备专门的工具。锥子要磨得足够尖锐,这样里面不垫衬沥青啥的也不会导致明显变形。

点评

LYP
请进一步研究。  发表于 2013-1-12 09:56
见过类似文字,好像是泰文  发表于 2013-1-12 06:13
微信:suoluomi8888  闲鱼:古老的蜜

82

主题

2585

帖子

3万

奖励积分

版主

Rank: 10

积分
69993
注册时间
2008-4-15
性别
发表于 2013-1-12 00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特来向刘老致敬和学习{:soso__12903112526548397541_4:}

点评

LYP
多谢锦桐闺女! 我中银知识肤浅,大家多交流,互相学习,不断提高收藏与研究水平!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-1-12 09:58
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

159

主题

6027

帖子

4万

奖励积分

贵宾

Rank: 10

积分
137842

三多讨论版版主贵宾

注册时间
2010-5-8
性别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1-12 09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apsaras 发表于 2013-1-11 18:41
谢谢刘老师上底款图。确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杯子。原来是  “MK”  款。手上仅有的参考书都没有具体提到这银 ...

   土弟对 此杯也表示有些兴趣,静请他来评论。
   关于铭文刻法,中国历史上已有。我曾从江西收一小银冠,上面的道光九年即使用此方法刻出。其实有些器物的底子也是这样打出,似增加艺术效果。
1009012202f0422c93209c9485.jpg
1009012204ece81609ff90f0a9.jpg
1009012205afc9846c01f3fb45.jpg
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捕捉耀眼的闪光

159

主题

6027

帖子

4万

奖励积分

贵宾

Rank: 10

积分
137842

三多讨论版版主贵宾

注册时间
2010-5-8
性别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1-12 09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apsaras 发表于 2013-1-11 18:44
曾经见过好几个 “MK” 款带鸟顶的 rosewater sprinklers。这是其中一个:

从器型及鸟纽看,东南亚特点明显。
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捕捉耀眼的闪光

159

主题

6027

帖子

4万

奖励积分

贵宾

Rank: 10

积分
137842

三多讨论版版主贵宾

注册时间
2010-5-8
性别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1-12 09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锦桐 发表于 2013-1-12 00:48
特来向刘老致敬和学习

    多谢锦桐闺女!
  我中银知识肤浅,大家多交流,互相学习,不断提高收藏与研究水平!

点评

LYP
人无完人,学无止境,盼能共同观银赏器。  发表于 2013-1-12 11:04
刘老谦谦长者,重量级前辈,还用“肤浅”两字形容自己,真让我汗颜不已……有空定向刘老当面致敬(*_*)  发表于 2013-1-12 10:19
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捕捉耀眼的闪光

159

主题

6027

帖子

4万

奖励积分

贵宾

Rank: 10

积分
137842

三多讨论版版主贵宾

注册时间
2010-5-8
性别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1-12 12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 国人热衷收藏、研究ces仅在近三、五年左右,但在各方面取得可喜成果。从目前我所了解,收藏数百件者约五人上下;收百件者五至十人左右;收藏数十件者有三、五十人;收藏有ces者上百人甚至更多。总收藏件数约二千件左右,合成重量约数百公斤。但这应是清当时生产的ces中的很小的数目。
  我提出的此数仅是大胆推测,不见得准确。 从目前能看到的资料,在清代所制作的ces应在数万件。在约二百年中,从广州逐步向各大城市发展,此数目应有变化空间。也望对ces有研究和兴趣的同好教正,以便不断得到更为正确的推论。
  谈完数量,再谈质量。据我直接、间接参与检测,ces含银量从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。这是分别在专业或非专业检测中心检测的结果,检测设备及检测人员可称当前世界一流。
DPP_0196.jpg
DPP_0197.jpg
DPP_0198.jpg
DPP_0198jbfd.jpg
DPP_0199.jpg
DPP_0200.jpg
DPP_0200jbfd.jpg
DPP_0201.jpg
DPP_0202.jpg
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捕捉耀眼的闪光

2

主题

443

帖子

2万

奖励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

积分
37078
注册时间
2011-7-6
性别
保密
发表于 2013-1-13 15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国内应该不只这个数,我是个新手,手里有3公斤,要不各位大佬报一下公斤数,弄不好像严老等重口味的,公斤数说不定超体重哦,笑...

2

主题

443

帖子

2万

奖励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

积分
37078
注册时间
2011-7-6
性别
保密
发表于 2013-1-13 15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foxex 于 2013-1-13 15:20 编辑

老发重复,麻烦删了,谢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三多九如收藏网 ( 浙ICP备07032836号 )

GMT+8, 2025-5-6 11:29 , Processed in 0.125997 second(s), 3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