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多九如收藏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楼主: SUNNY三年

★ ★剔底=銀飾上沒有此工藝★ ★

  [复制链接]

143

主题

5311

帖子

3万

奖励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

积分
117083

三多讨论版版主三多杰出贡献者三多九如专家贵宾

QQ
注册时间
2009-6-7
性别
发表于 2012-7-26 15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小陈 于 2012-7-26 15:03 编辑

贴最后一图,大家看看是什么工艺就好了。多的话就不再说了,关于剔底的存在与否前面我已经说过了,一些后来的图片我也委婉表达过了我的看法。
该说的都说了,大家大可不必在意我说过什么,都是我个人一知半解的看法,顶多当个参考。
本主题本人不再参与。

P1060324.jpg



评分

参与人数 2经验 +45 收起 理由
严世农 + 5 赞一个!
夏墨兰 + 40 努力研究

查看全部评分

银民公仆

82

主题

2585

帖子

3万

奖励积分

版主

Rank: 10

积分
69813
注册时间
2008-4-15
性别
发表于 2012-7-26 19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锦桐 于 2012-7-26 19:08 编辑

    现在的新论证可以这么看吧——
    大前提:银加工和铜加工一样;
    小前提:铜公认的存在剔地;
    结论:银也存在剔地。
    辅助证据:下凹图案的边缘有剔的痕迹。
    1. 关于大前提。
      首先小陈兄给的资料已经说明金银作和铜作是完全不同的工种,没有交流机制。而且实际上银和铜的物理性质不完全一样,所以,并非铜匠做的金银匠就一定也做。
      其次,关于银和铜的区别,我想补充自己觉得重要的一点,如果愿意查资料(百度“金与银、比价”就可以),今天以1克论,金价超过300块大家都同意,银价大约6块,铜是多少?6分而已。在古代,银比今天要值钱,与银相比铜价更低。所以,铜主要用来做器皿。打一个铜器,少几十克算什么;打一个银首饰,你说少几克我剔掉了,不见了,银子的客户主要是社会的中下层,他们肯定说那不行。
既然不能少(除了火耗),那银匠如果不是要把碎屑集中返还给顾客,就得告诉顾客,剔地耗料要多。特别看重工艺愿花更高手工费的顾客会问,那么效果有差别吗?银匠诚实的会说,没有太大差别。而心眼多的可能会说,剔地好!剔掉越多效果越好!第一次顾客可能会信,第二次就会发现没什么区别。精明的顾客要求看实物来选择,也不会选剔地。这是人有正常理性的一般规律。所以,从需求方来讲,没有产生剔地的一般原因。
从供给方银匠的角度来讲,收了顾客的钱,一定要剔?采地之后根本看不出来,完全可以使用采台来做,又快又好呢。完全可以想象有心欺瞒的银匠用采錾采边界的时候,在垂直方向故意别采那么整齐,让边缘留下好像刀挖的痕迹就可以了。能一直欺吗?不能。欺瞒很快就会被同行识破。从明代起,金银作在民间竞争激烈,导致明代金银饰工艺大放异彩,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都是工艺精、价格好的匠人。在这个前提下,是不是要上规模才能赚更多的钱?那更不会用剔地了。民间金银作的工艺,是朝多快好省的逻辑发展的,没有余料、减少工序、适当分工都是这种逻辑的反映;皇家工艺不惜工本,那是皇帝玩得起这个奢侈;可是,目前我既没有见到皇家剔银的实物,而这个帖子也没有谁拿着宫廷首饰来做证据,都是民间的吧。
         2.关于小前提。剔铜是公认的工艺——我不懂铜,百度“剔刻”认真翻了25页,没有见到这个工艺会涉及到铜的可信的、详细的说明。就是直接百度“剔铜”,也是同样的情况。当然,客观讲,这只能说,剔铜在网上不够普及。不懂不能乱说。
         3.关于辅助证据。其实刚才已经解释了。那些看起来象剔过的边缘,不过是采錾在垂直面留下的不够工整的痕迹而已。皇家工匠,慢工细活,可以在垂直面采的很整齐,象机器一样是最高境界了。仍旧不是剔地。
        我的结论已经出来了,大前提不成立,小前提就算成立,新证据的逻辑还是不那么牢固的,辅助证据也不充分。
        回头看这贴,小陈兄始终在耐心地解释为什么“不是剔地”——不符合人的理性、不符合银的金属特性、没有任何不同的可以称得上更高级的艺术价值, 以及被认为是剔地的其实是何种工艺。他没有拿出几张照片来说,看,这不是剔地就算了——这需要很多的精力和涵养。这个贴,至少一半是sunny的勇敢和小陈的耐心成就的,我表示由衷的敬意。
        也期待其他同好继续给出精彩的论据和论证。
        不过无论结果如何,我始终认为离开艺术的技术是没有什么价值的,不说具体某件作品的整体气韵和美,而单独推崇某一种工艺,不是收藏的正道。

点评

回龚兄:您的高论也让我有收获哦:)君子和而不同,重要的是大家都有所坚持~  发表于 2012-7-26 20:15
回尊敬的老范:采可以办到。原因前面已说,再要举例解释,我只能想到银锭上深深的戳记,但原理也还是73楼。我一直都超期待有一天能和你晤面,请教及观赏你的收藏;要是我有无理无知的地方,你多多海涵下啦^_^  发表于 2012-7-26 20:07
佩服您的高论,学习了,大家价值观不一样,我也不会再回复了,我依旧最爱我认为的剔地浮雕工艺,老范兄,下次有机会去台湾,你要您的宝贝我学习下,呵呵,我们可是忠实这种工艺的粉丝,哈哈  发表于 2012-7-26 19:40
錦侗M打了一堆字,很感佩,但我一直搞不懂采能把2mm厚的乾隆鐲随紋飾之需要,而能硬踩打成下凹1mm的鱼子紋底,我另也有5mm厚乾隆鐲的鱼子底下凹2.5mm深,能用采办到吗?  发表于 2012-7-26 19:36

评分

参与人数 2经验 +90 收起 理由
严世农 + 10 淡定
夏墨兰 + 80 逻辑思维

查看全部评分

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

83

主题

1407

帖子

1万

奖励积分

认证会员

Rank: 10

积分
42373
QQ
发表于 2012-7-26 21:15 | 显示全部楼层
从头看到尾 我也随便说说自己的看法 最好还是以实物为证 正好手上有件清中早期的银杯 此杯和同类东西相比感觉粗了些 没有同类造办处工艺物件那么精细(造办处工艺的银器更让人对它的工艺产生疑惑,很多人更是不认可) 但仔细做了比较 这件恰好能说明这类工艺的东西当时确实有些是剔出来的 和铜造办处工艺的东西属于同样的工艺和手法 这个底子和图案是完全手工剔出来的,也解析了之前小陈哥的疑惑,这类工艺底子看不出剔的痕迹,那是因为做的人的技术好。杯子是厚胎的不做解释了 下面大家仔细看看图  且先不说此银匠的水平~哈哈.... 相信大家一目了然
1000.JPG
1000.1.JPG
1000.2.JPG
1000.3.JPG
1000.4.JPG
1000.5.JPG

点评

此必为贴焊也。一则,从倒数第二图可见碗延为贴焊,其他应该一样。二则如果真是剔,那么得用如此厚的银板来做成碗形,不可思议亦不可能。  发表于 2012-8-24 21:50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5 收起 理由
严世农 + 5 很给力!

查看全部评分

朱政 QQ247278539 T:13358061653 微信185814757工行6222081111001163857
农行6228430420005136610

1599

主题

2万

帖子

11万

奖励积分

超级版主

银妖

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

积分
393985

三多讨论版版主三多九如专家

QQ
注册时间
2007-8-7
性别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7-26 23:23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想我逍遥 发表于 2012-7-26 21:15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从头看到尾 我也随便说说自己的看法 最好还是以实物为证 正好手上有件清中早期的银杯 此杯和同类东西相比感 ...

很....雷人d東西.
逍遙兄看此件從開始到完成是怎做的?應是啥年份?:handshake
微信sunnychk
http://bbs.3d9r.com/forum.php?mod=forumdisplay&fid=1414&page=1

1599

主题

2万

帖子

11万

奖励积分

超级版主

银妖

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

积分
393985

三多讨论版版主三多九如专家

QQ
注册时间
2007-8-7
性别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7-26 23:56 | 显示全部楼层
小陈 发表于 2012-7-26 09:11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小杯子的主题纹样上刀纹明显,但这不是剔底所在,这是在主题上刻画,这无任何疑问。
我们讨论的是底,主题 ...

老范 sega二位大兄,都會打魚子d,何不試下?在銀片上弄几處刀痕,再打上魚子,刀痕就會不見???
微信sunnychk
http://bbs.3d9r.com/forum.php?mod=forumdisplay&fid=1414&page=1

5

主题

6442

帖子

7487

奖励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

积分
55787

三多讨论版版主三多九如专家

注册时间
2006-1-4
性别
发表于 2012-7-27 00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刚刚看到这个帖子,对工艺的论辩煞是精彩!
我向来反对部分商家把棰揲和模压的东西谬称为剔地的伎俩,也赞同美感第一,工艺第二的论点。
但剔地如何做和银饰、银器上是否存在剔地,这明显是两个问题。

剔地究竟如何做,目前看来仍旧需要深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工艺达人们继续考据。
但本人坚信银饰和银器工艺上肯定存在剔地。
断代分期划线和存世数量多寡都不是问题,问题是究竟有没有。
如果本来没有这种工艺,“剔地”这个词是哪朝哪代造出来的?居心何在?

我对剔地工艺的认识,源于对东北火车道手镯的收藏。
火车道的工艺主要有剔地和模压两种,也有极少数为铲地翻花和錾刻类型。
那些镯子的共同特点是胎体厚重,再加上制作时有可能直接垫在钢模之上,所以反面也不会见到凸凹痕迹。
更为关键的是,仔细观察这些图案、花纹的侧面边缘就会知道,那种特殊的斜角是不可能经由模具做出来的。
如果先模后剔,图案和花纹一定彼此酷似,而且形象呆板。
也正因如此,此类火车道的仿品更容易识别。

近一年来有幸收藏了几只山西内凸镯,发现部分镯面上的工艺也有类似之处。
可惜最近一直太忙,没时间拍照让大家拍砖。
还是先上几张东北火车道的图吧,请各位兄弟姐妹留心镯头的工艺特征。

点评

支持认同李兄中肯客观的观点!  发表于 2012-7-27 20:59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经验 +5 收起 理由
严世农 + 5 赞一个!

查看全部评分

情必近于痴而始真,才必兼乎趣而始化

5

主题

6442

帖子

7487

奖励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

积分
55787

三多讨论版版主三多九如专家

注册时间
2006-1-4
性别
发表于 2012-7-27 00:51 | 显示全部楼层
“四开窗”火车道,地张上没有珍珠地纹,反而留有粗略收拾内凹局部平面的乱刀痕迹。

DA04.jpg

DA05.jpg
情必近于痴而始真,才必兼乎趣而始化

5

主题

6442

帖子

7487

奖励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

积分
55787

三多讨论版版主三多九如专家

注册时间
2006-1-4
性别
发表于 2012-7-27 00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一对的镯头图案看似完全一致,比较之下实则各个不同,地张的特点同上。

w02.jpg

w04.jpg
情必近于痴而始真,才必兼乎趣而始化

5

主题

6442

帖子

7487

奖励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

积分
55787

三多讨论版版主三多九如专家

注册时间
2006-1-4
性别
发表于 2012-7-27 00:59 | 显示全部楼层
再来一对,镯头工艺好像更精细些,但每个纹饰都有手工剔刻下的些微变化。
图片尺寸足够,请点击放大观察细节。


U02.jpg

U04.jpg
情必近于痴而始真,才必兼乎趣而始化

1599

主题

2万

帖子

11万

奖励积分

超级版主

银妖

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Rank: 15

积分
393985

三多讨论版版主三多九如专家

QQ
注册时间
2007-8-7
性别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7-27 01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lixu1967 发表于 2012-7-27 00:42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刚刚看到这个帖子,对工艺的论辩煞是精彩!
我向来反对部分商家把棰揲和模压的东西谬称为剔地的伎俩,也赞 ...

曾說過東北鐲首重鐲頭力度,沒力的就少碰,67兄上的几對,可說有代表性!:kiss:
銅的dd 几乎 沒碰過.玩過一小段時間的竹木牙角核,材質上均易入刀,也還真買了不少書,只是久沒翻.....這兩天找時間翻一下.
東北鐲几全是壓模,67兄的四開窗也應是,2凹1凸也是模壓的表現,若上述成立,應不會在鐲頭/開窗處讓它成素材般,再施加各式刀工技巧吧?鐲頭/開窗應最少有粗花和陷地一次成型,再施刀,能更省時省力?手上有對北方的模壓鐲,花朵在刀工處,全然不同-慘不忍睹:Q一直沒拍,會盡速去翻出拍圖,以供參考:handshake

点评

手中有支花戒,凸起高於戒面,沒細看過是怎回事,汗....  发表于 2012-7-27 01:47
微信sunnychk
http://bbs.3d9r.com/forum.php?mod=forumdisplay&fid=1414&page=1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三多九如收藏网 ( 浙ICP备07032836号 )

GMT+8, 2024-10-6 02:27 , Processed in 0.170470 second(s), 2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