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(三) 银花丝饰珐琅镶和田玉片套件
/ @5 C, n O: i-----------------' r5 \+ I2 O) A% l* T0 I
这套,是我错过的~
e5 _) @/ M2 n" N8 w2 G: k为什么错过,就是我当时不懂,听了某些人鼓吹,这些东西不值得收藏,国内很多很多,存世量大,现在还在做云云……6 b) J& H) C6 [- y& i5 ^
想到这个,我就非常的生气!0 x3 R* k5 i, I; N' T# c
到现在为止,这类首饰,真正的文革前的这批,我至今为止,从没在国内找到过,我每一件都是辛辛苦苦回流的!
7 ]: X( O9 |! R G; X$ T也许,花丝的工艺是传承下来了~~但是,但是,气韵呢?气韵荡然无存!一点不雅致,而是艳俗的配色,廉价的镶嵌材料,和以前那些精致的设计,老雕件的镶嵌根本不可同日而语!8 Q d9 E) R6 S& v
比工艺流失更悲哀的是气韵流失,因为这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民族人文审美的不自信,还有忘却……% v& c- P+ E8 c* U
这批东西,如果不是出口这两个字,无论从老银的角度,还是首饰的角度,都美轮美奂的无可挑剔,难道仅仅是因为出口这两个字,才让人却步?
; G+ _, ?/ A. f0 Q还是,被一些所谓的建国后银饰迷惑了眼睛?& A' V9 Y& F! ]1 ^3 \3 g
但是,它们却是是不一样的,工艺上的传承,审美上的断层!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