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陈
发表于 2013-1-6 12:18
来晚了,谢谢严老对扇子的解读
小陈
发表于 2013-1-6 16:37
小陈 发表于 2012-12-30 20:51 http://www.3d9r.com/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这件,您能找到同类带包装盒的吗?
参阅Kernan Chait书222页。十三行 Old Chinese Street(靖远街)52号的WONGCHEOONG售出,必定是1856年前的东东。
jiajia888
发表于 2013-1-6 16:48
{:soso_e142:}{:soso_e142:}大餐
apsaras
发表于 2013-1-6 16:48
严世农 发表于 2013-1-4 23:06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4. 153-157楼由葡萄牙经销的广东银骨鹅毛扇的断代
陈老,我的批评没起太大作用,认捐还是不太涌跃,我 ...
多谢土老师让我温故知新。又跟您学习了。
小陈老师扇子的断代飞天肯定不懂。记得以前找到一些零碎的资料,看看能不能跟土老师的信息互相呼应一下。
原来摺扇 (folding fan)是日本人的发明,后传至朝鲜,11世纪以贡品形式送入中国宫廷。在16世纪后期,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再从中国将其引入欧洲大陆,被皇室和贵族视为一种身份象征的玩意。美国 Smithsonian旗下的 Cooper-Hewitt博物馆收藏了一把断代为 1710–20 年中国为荷兰市场生产的 XG 扇子。它当时是随着瓷器与其他奢侈品一起进口到荷兰的。
大量输入可能还得到十八世纪末期,广东有许多作坊生产扇子,再通过荷兰、法国、英国等开办的东印度公司进口到欧洲。
飞天瞎想,美国于广州十三行设置花旗馆是1776 年美国独立之后的事情。也许扇子出口到欧洲大陆比到美国来得要早呢。
小陈
发表于 2013-1-6 16:53
接近的还有: 艾纳福《Silver& Caving of the Old China Trade》,1983,p87
nutshell
发表于 2013-1-6 19:04
严世农 发表于 2013-1-5 21:56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自从被云老批评我瞎批评人之后,我不敢再乱说了,果老可能是根据当时的金价算出来的,但你可能误解我的意 ...
是,在澳洲一大片土地当时几只要10几个英镑
按金价算当时一英镑约合1/3盎司纯金,大概合现在的600美元左右。
严世农
发表于 2013-1-6 21:18
小陈 发表于 2013-1-6 12:18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来晚了,谢谢严老对扇子的解读
我是最近巴豆加麻仁润肠吃多了,解不好,瞎解:$
陈老这把扇子,可以说学习断代的绝好教材,除了学习到贸易史外,还涉及了纸张,印刷,甚至葡文的书写习惯等,不知他们的写法和地址这一二百年间有无显著变化。扇骨等的型制还有不同,有兴趣的同志可以细考。
断代还涉及了木材,绢布,铜件,漆画, 和羽毛等,杂项来的朋友也能提供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。我在想,能不能把瓷器断代的一些理念引入银器,比如说羽扇在欧洲的流行年代。我们不能说17世纪就有了,它就是17世纪的,也不能说20世纪还有制作它就是20世纪的。如果断代依据不充分的话,瓷器一般把它定为流行期。从欧洲流行,到中国出口以迎合他们的口味,可能还会有一个滞后期。
和瓷器相通的,还有人物的发髻服饰, 人物开脸,身材比例,场境搭配,颜料应用,画工画法,也许桌子上那只插花瓶的型制都有讲究,工匠的制作不可能超越他们时代的特征,可惜这些我都不懂,没法给陈老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。同比羽毛老化的程度会不会有帮助?
严世农
发表于 2013-1-6 21:43
apsaras 发表于 2013-1-6 16:48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多谢土老师让我温故知新。又跟您学习了。
小陈老师扇子的断代飞天肯定不懂。记得以前找到一些零碎的资 ...
飞老说的不错,几个东印度成立于17世纪初,18世纪初就有从中国的批量进口。
看来佛老的关于扇子出口文献的搜索不全面,或是较早的出口没有明确的记载,中国银出口17世纪就有,就象是佛老博物馆中那只1679年的中国银壶,断代是依据其它线索,文献并无记载。
严世农
发表于 2013-1-6 21:49
nutshell 发表于 2013-1-6 19:04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是,在澳洲一大片土地当时几只要10几个英镑
按金价算当时一英镑约合1/3盎司纯金,大概合现在的600美元左 ...
是,要是现在花600美元买一对象隔壁成老那样的出口银山水亭台三娘教子人物名片盒,200年后也应价值不菲了。
你好0509
发表于 2013-1-7 00:29
真厉害,不愧是小陈老师:kis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