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楼主 |
发表于 2009-9-1 10:41
|
显示全部楼层
呵呵, 我盖的房子, 就像下图, 不害怕的欢迎进来坐坐, 喝杯以累年所储的春水, 配上用松石所
煎的好茶. 谈一谈 秋天未说完的心事吧
小篆又名秦篆,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。小篆的形体结构规正协调,笔势匀圆整齐,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。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,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。
下图即是秦 小篆《泰山刻石》-- 现藏泰山岱庙. 释文为:臣斯臣去疾御史大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)
秦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(公元前219年),是泰山最早的刻石。 此刻石原分为两部分: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,共144字; 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(公元前209年)刻制,共78字。刻石四面广狭不等, 刻字22行,每行12字,共222字。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。现仅存秦二世诏书10个残 字,即“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”,又称“泰山十字”。
据清道光八年(1828年)《 泰安县志》载,宋政和四年(1114年)刻石在岱顶玉女池上,可认读的有146字,漫灭剥蚀了76字。明嘉 靖年间,北京许某将此石移置碧霞元君宫东庑,当时仅存二诏书4行29字,即“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”。
清乾隆五年(1740年)碧霞祠毁于火,刻石遂失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