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君两决绝,生死不相依
本帖最后由 风烟 于 2012-1-2 01:36 编辑【前言】:每次都有一大堆前言,这次不罗嗦了,直接正文吧{:soso_e106:}
夫君安好: 夫君此去京都,原定月余即归,然一去半年,杳无音讯。妾身夜夜忧思,不得安眠。日前得函,知夫君一切安好,妾心方安。 依夫君信中所嘱,妾身已搬离西苑。苑中亭阁,俱于本月开工翻修。树木花卉,全移自京都。室内陈设一并更新,家具皆用紫檀。夫君言苏姑娘素喜雅淡,故碗碟器物,多易银为瓷,昨日业已运抵府中。然时间紧迫,未及由龙泉定制雨过天青,若有不妥之处,只能待夫君与苏姑娘到来之时,自行斟酌了。 另按夫君要求,备衣料饰物数十件,胭脂水粉百余种,皆订自城中“御品坊”,精益求精。上述花费,并夫君信中所求,共计一万三千九百两。妾身已写成明晰账目,随此函一并寄至。 另禀夫君,此诸项花费,数额巨大,然夫君需求甚急,又嘱万勿惊动家人,妾身只得将夫君此三年所赠之物,悉数变卖,方凑足数目。然兹事体大,妾身未敢擅做主张,故将账目明细誊抄一份,嘱管家待母亲归来之时转交。 妾身前日曾往西山佛堂探视母亲,母亲身体尚好,惟一直思念父亲,精神略有萎靡。父亲母亲结缡近二十哉,鹣鲽情深。妾身既敬且羡。自去年父亲故去后,母亲久居佛堂,吃斋祈福,不问家事,惟异常思念夫君,每见妾身必絮叨许久。故夫君杳无音讯之事,妾身未敢告知母亲。如今夫君得归,母亲必欣喜万分。 天气转凉,佛堂阴冷,于母亲身体不利,妾身苦言相劝,母亲终允下月初归家。妾身已将母亲居所打扫干净,另选可靠婢女数名,纵使妾身不能亲自侍奉左右,夫君亦不必过于担心母亲衣食起居。 夫君下月携苏姑娘归来之际,母亲应已在家中。母亲尚不知苏姑娘之事,想来是夫君打算返家之际亲自禀告高堂,故妾身亦未多言。母亲素厌烟花之事,夫君禀告时万请斟酌小心。不过夫君言苏姑娘资质不凡,想来母亲定能微笑纳之,怕是妾身多虑了。 妾身当年嫁入杜家之际,尚自懵懂,除琴棋书画略有涉略,家事一窍不通。幸母亲不嫌妾身愚拙,事事亲自教导,妾身方渐晓柴米油盐之事。待到父亲故去,更蒙母亲托以管家重任。妾身蒙母重恩,无以为报,只能请苏姑娘日后悉心侍奉母亲,代妾身略尽孝心。 妾身日前收拾父亲书房,偶见书中“愿得一心人,白首不相离”之句,不由感伤,然思及此三年于杜家所受之恩,又觉无怨尤之理。夫君三代单传,然结缡三年,妾身尚无子息,本是“七出”之一,幸得夫君仁慈,未以休书驱逐,仅将苏姑娘娶为平妻。然苏姑娘如今已怀有杜家骨肉,妾身思前想后,杜门沈氏之责,妾身的确无法胜任,故愿自清和离。苏姑娘蕙质兰心,必能诞下麟儿,绵延杜门之福泽。 事有凑巧,日前新任巡按夫人发帖相邀,妾身上门拜访之后方发觉巡按夫人乃妾身手帕之交。其人泼辣爽利,故妾身放心托付和离之事,想必夫君归来前必能办妥。 妾身心意既决,已将和离之事禀告家中。自父母亡故后,长兄如父。幸兄长虽居朝中高位,尚不嫌弃妾身辱没家门,已回函容妾身归家,夫君不必过虑。 三年来夫君所赠之物,妾身皆以变卖,仅余此珐琅蝶恋花发簪。夫君或已忘记,全赖此物,妾身方得与夫君喜结良缘。三年前,妾身随父母游历江南,一日扮作侍女模样,去夫君银楼挑选饰品,虽见此簪有残,仍一眼看中。然店中伙计见妾身衣着寒微,颇有轻视之意。幸得夫君巡查诸店,见此情景温言安慰妾身,并相约请师傅修补好此簪,低价卖于妾身。虽第二日妾身即已启程离开江南,然自此,便是“妾拟将身嫁与,一生休。 纵被无情弃,不能羞”。妾家世代簪缨,父母知晓妾身心意时雷霆大怒,坚决不允妾身嫁入商贾之家。然妾身几番剖陈心志,乃至以死相逼,终得父母让步。成婚之后,父母仍多有不满,又幸得夫君多加开导,几番陪妾身探望,终得父母谅解。妾身感激之至。 如今想来,当年我已非孝女,而今又何堪为贤妻? 成婚之日,妾身与夫君相视而笑,夫君亲簪此簪于妾身发上,情意缱绻,无需多言。 夫君此去京都之前,不慎将此簪弄坏,妾身心痛不已,夫君笑言待归来之后,亲为妾身修补此簪,而今看来,是再也没有必要了。 妾身已收拾好行装,明日便启程回京都。城中“永和”“泰兴”两家银楼的曹、李二位掌柜,皆为妾身出嫁时所带,闻得妾身归家,两人矢志相随。一路上有此二人照料,夫君可安心矣。 这是给夫君的最后一封信,此三年来,夫君常在外地经商,与妾身鸿雁传情,累积有书函数十札,徒留无益,妾身已尽数焚去。从今以后,便是“与君两决绝,生死不相依”了。 絮语繁杂,想必夫君早已不耐烦。妾身就此搁笔, 祝愿夫君能与一心之人白首不离,永世静好
如昀拜上 本帖最后由 风烟 于 2012-1-2 01:36 编辑
【后记】:如果您看不懂前面,请耐心看这长长的后记
这是残件,我知道。 这在很多人眼中连标本都算不上,我也知道。 然而我第一眼就看中了它,无论是那明亮的烧蓝,还是那半身已伤,却依旧展翅欲飞的蝴蝶。
或与名中带有“蓝”字有关,我素爱蓝色,深深浅浅,明明暗暗,单单一种颜色,便是万里无云的晴空,一望无垠的大海,仿佛能将人的灵魂,全部吸引其中。如同这个簪子,虽然小巧,但蓝色层次丰富,实在让人看见就觉得欢喜。 题材是“蝶恋花”,古人爱讨好彩头,这样的题材,多预示着举案齐眉,琴瑟和鸣。奈何现实总与梦想背道而驰,“新人含笑近,故人含泪隐”才是千年来深闺大院的常见戏码。古来女子情伤。大抵皆由此而来。
收到实物后,我始终没办法将它们拼接起来,想来也是,既已覆水难收,何不挥刀断腕,纵痛彻心扉,总好过终日作茧自缚。 然而谈何容易?旧时依附于男人而生的女人们,一辈子都要为了男人的宠爱争得头破血流,即使落败,多也只能咬碎银牙和泪吞。“妾意在寒松,君心逐朝槿”。哪个古宅里,没有几缕哀伤的怨魂呢?
但还是想给它一个故事。 ——君既无情我便休。
感谢唐朝,感谢和离制度,让我还能有一个小小的yy空间。 当然,硬伤无数,也就请各位看官多多包涵了。
妻是贤妻,虽余情未去,仍尚非怨妇。 苏姑娘,“蕙质兰心”,却也未必能保证今后必然花好月圆。 不过无论如何,这也不过是个故事罢了。 各位看官尽可一笑而过。
好文 本帖最后由 阳芷 于 2012-1-2 03:36 编辑
这个断头的钗难道就是你文中所叙述的那个女人留下的么?很凄美的书稿。 好文!感动!{:soso_e179:} 感动的不是钗,感动的是那凄美的文字,一支残破的珐琅蝶恋花发簪,能让楼主写出如此动人的文字,实在是佩服~ 才女呀:lol {:soso_e102:}又是一个才女啊!!!{:soso_e127:} 结构、文理俱佳,惟如昀其女愚且纯。 本帖最后由 ellena 于 2012-1-2 09:58 编辑
{:soso__7938388730476758078_2:}好有文采啊~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