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年好!
绣荷包,虎辟五毒,虎年虎虎生威,百毒不侵 :]81) :]81):]15) :]84):]86) 呵呵,咱也收了不少绣荷包小品,喜欢色彩的搭配与美感:]68) :]81) 呵呵,大伙都只看不说:]68) 呵呵,大伙都只看不说:]68)老范 发表于 2010-2-18 16:50 http://www.silver-china.net/images/common/back.gif
:]67) 虎为百兽之王,又是张天师坐骑之神兽,端午悬挂,可祛虫害 荷包是不是古时候的钱包啊? 荷包是不是古时候的钱包啊?
象牙爱好者 发表于 2010-2-19 09:56 http://www.silver-china.net/images/common/back.gif
:]68) 荷包是中国传统服饰中,人们所随身佩带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。荷包的造型有圆形、椭圆形、方形、长方形,也有桃形、如意形、石榴形等;荷包的图案有繁有简,花卉、鸟、兽、草虫、山水、人物以及吉祥语、诗词文字都有,装饰意味很浓。
:]68) 荷包的前身叫“荷囊”。荷者,负荷;囊者,袋也。所谓“荷囊”,即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袋。因古人衣服没有口袋,一些必须随身携带的物品(如毛巾、印章及钱币等),只能贮放在这种袋里。最早的荷囊,在使用时既可手提,又可肩背,所以也称“持囊”或称“挈囊”。以后渐渐觉得手提肩背有所不便,才将它挂在腰际,并形成一种习俗,俗谓“旁囊”。制作荷囊的材料,一般多用皮革,故又有“囊”之称。如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出土的一件,以羊皮为之,呈长方形,长6.7厘米,宽3.7厘米,在口部有一拴系的皮带,以备挂佩。
:]68) “荷包”这一名称,出现在宋代以后。《通俗编·服饰》说:“《能改斋漫录》载刘伟明诗‘西清直寓荷为橐’,欧阳修启以‘紫荷垂橐’对‘红药翻阶’,皆读之为芰荷之荷。今名小夹囊曰荷包,亦得缀袍外以见尊上,或者即因于紫荷?”这是将宋代紫荷疑为荷包。袁枚《随园随笔》下有“紫荷非荷包”辨其非。在元杂剧及明清笔记小说中常见有这种提法。所谓荷包,实际上就是以前的荷囊、旁囊及囊。清汪汲《事物原会》记称:“晋《舆服志》:文武皆有囊缀绶,八座尚书则荷紫,乃负荷之荷,非荷渠也。今谓囊曰荷包本此。”
页:
[1]
2